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韓曉彤在貴州六盤水水城雞場鎮坪地村現場采訪。賴增鵬 攝
7月25日,經過兩個小時飛機、四個小時火車、兩個小時汽車的顛簸,我和南網傳媒全媒體攝影記者賴增鵬一起來到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現場。
站在滑坡地點的對面,入眼的是一片荒土,就像有人把青山硬生生撕扯掉一塊一樣,滿目瘡痍,荒土上還不時有水滲出。連日的降雨讓腳下的泥土變得泥濘松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倒。
雖然一夜沒睡,但一路的困倦不知為何在到達現場的那一刻消失了,我打了個激靈,拿起手中的紙筆,第一時間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現場的南方電網員工腳步匆匆,鮮有時間接受采訪,需要我小跑著跟在后面趕忙問幾句。中午吃得也極其艱苦,甚至只有番薯蘸辣椒面,但是沒有人抱怨,大家只想快點吃完,快點去干活,快點讓災區恢復用電。
嚴重的睡眠不足讓我腦仁兒疼得厲害,可是手沒有停,像蝦爪一樣在鍵盤上敲敲敲,像回光返照一樣把采訪到的內容敲下來發給后方。
下午,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睡覺的我實在支撐不住了,我和我的筆記本電腦一起“沒電”了。然而現場連可以倚靠著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我只能坐在地上,趴在自己的腿上抱著膝蓋睡一會兒。
“嘿,怎么讓女娃娃來這種地方?”突然聽到旁邊有人說話,驚醒的同時我才第一次覺察,放眼望去,在工作現場,我是目光所及范圍內唯一的女性。
也許是“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倔強,讓我瞬間“滿電復活”,繼續采訪,電腦依舊沒電,我就改用手機打字傳給后方。
后方的聯動記者和編輯都非?!敖o力”,長久以來的并肩作戰也讓我們的合作默契無比,電腦沒電的我只能一段一段地把文字發給后方,他們幫我把這些碎片化的文字整合成完整的稿件,也給了持續工作的我很多精神方面的支持。
夜幕降臨,總功率5.5千瓦的移動照明燈塔照亮滑坡現場,十多臺挖掘機貼著滑坡山體不停作業。不遠處,搜救人員緊盯著挖掘機挖出的每一鏟土,每一片挖過的區域,不放過一絲一毫線索。
看到照明燈亮了,賴增鵬興奮地跳了起來,趕忙跟著南方電網員工去采訪拍攝。金黃色的燈光投射在滿地稀爛的泥土上忙碌奮戰的南方電網員工身上,賴增鵬拿著相機,在現場記錄下一幕幕感人畫面。
我在思考救援現場南方電網員工發揮的作用,他們鮮有人直接參與挖掘救人,但是因為他們,救援現場得以有電有光,移動照明燈才得以電亮整個救援現場,不僅讓救援變得更加高效,“電亮”了生命通道,而且讓所有人在絕望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光。
手握紙筆,身背相機的我們在救援現場顯得更加文弱而無用,但我們亦為身為記者而感到自豪?!霸诂F場,是記者最高的榮耀”這是我剛做記者時前輩告訴我的一句話,也正是因此,賴增鵬和我主動請纓到災害搶險救援現場采訪,通過我們的鏡頭和文字,記錄下瓢潑大雨時電力搶修工人們在泥濘的山路上奮戰的身影,讓更多人看到救災一線南網人的風采。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韓曉彤